1. <cite id="i7brw"></cite><rt id="i7brw"></rt>

      <cite id="i7brw"></cite>

        <input id="i7brw"></input>
        <rp id="i7brw"></rp>
      1. <strong id="i7brw"></strong>
      2. <rp id="i7brw"></rp>
        好獵頭網-中高級人才獵頭網站!服務熱線:400-1801-668 好獵頭   |   登錄 注冊

        原來圈內公司都是這樣避稅的

        添加時間:2017-11-30 15:54:38
        瀏覽次數: 0

           

        互聯網作為旨在顛覆一切的新興行業,它從誕生之初起便在與許多舊事物進行著激烈的碰撞。在眾多互聯網公司發展壯大的同時,稅,這個存在了千百年的“老東西”,就是他們不得不戴上也無法完全掙脫的“矯姿帶”。


            盡管圈內精英多年來要么原創要么借鑒,嘗試用過無數法子去避開納稅的桎梏,但他們其實未曾完全脫離過這種束縛。而某些躲避的行徑一旦被發現拆除,后果往往是“賠了Money又折兵”。

            不久前,與英特爾相殺相愛多年的好基友AMD,便在江蘇栽了個大跟頭。他們被當地稅務部門追繳了高達14億之多的稅款,這也一舉打破了微軟去年憑借8.4億金額創造的在華互聯網領域公司的補稅紀錄。

            關于這個避稅的事兒,多年以來圈內公司來給我們了奉獻了不少故事。這回,好獵頭網就來和大家好好聊一聊。

        電商不交稅?

            還是前段時間,據稱上海、廣東等地的天貓賣家陸續收到稅務部門的約談通知,這本來是正常的稅務稽查行為。但在網上很快就有了所謂“天貓賣家被要求補稅”的消息,對此阿里方面還特地發布聲明否認了所謂“補稅”一事,還指出這是同行在蓄意言論攻擊。

            據了解,實際情況是京滬蘇粵等多地稅務部門的確正在對電子商務的稅務風險進行摸底,而國家稅務總局也已將“電子商務稅收研究”列入了今年的績效考核中。業內人士透露說,“目前恐怕將是電子商務企業合規納稅前的最后一段甜蜜時光,無稅無憂的好日子即將一去不復返"。

            所以說,目前電商領域將遭遇是很可能是整體的納稅規劃化,而不是稅務部門在僅僅針對天貓賣家進行稽查,可偏偏卻是樹大招風的阿里中槍了。這一幕不禁讓人想起2013年的兩會期間,蘇寧老總張近東就曾呼吁對電商征稅,并將矛頭直指淘寶。蘇寧通過主動請求被征稅的方式,用稅收為武器來暗中打擊阿里,此舉真是”偉、光、正“。

            幾年過去,雖然電商行業的納稅規范仍未出臺,但阿里作為單個企業已經實現了年納稅109億的水平,是國內互聯網公司里首家納稅超百億的。而蘇寧這邊,雖然口號是喊得震天響,實際上卻是毛毛雨點,甚至還偶有拖延給消費者開具增值稅發票的事情發生。

            無獨有偶,另外一家電商企業京東也遭遇過“納稅疑云”。當時,劉強東在年會上稱京東的銷售收入將超萬億元,為政府創造的間接稅收則達到5000億,直接稅收700億,此言一出被遭到了輿論的極大懷疑。根據他們財報的數據,一直虧損的京東去年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僅為500多萬。他們聲稱的所謂5000億和700億,不過是偷換概念的純忽悠罷了,實屬畫餅。

            在玩避稅的電商企業中,聚美也算是別出心裁了。他們去年開始主推的所謂“極速免稅店”,其實就依托于精心打造的避稅plan。據知情人士透露,聚美最開始是利用“100元以下商品免稅”的這個規則進行拆單,在這個漏洞被海關堵上之后他們才轉向利用保稅區倉庫來進行真正的海淘。而所謂的“免稅”也不過是營銷宣傳,很多商品的售價實際上還是含稅的。

        稅的貓膩

            前面說到阿里憑借去年的109億納稅額成為了行業第一,那體量并不比他們遜色多少的騰訊到底又貢獻了多少稅收呢?根據照騰訊的2014年年報,營收達到了驚人的789億,而利潤也高達238億。由于騰訊的絕多大數業務屬于服務業,按基本稅率為6%,企業所得稅仍為25%計算,騰訊的年納稅額約為126億,將比阿里還高。但根據已知的最新數據,騰訊在2013年營收為604億,其稅總額為19.5億;類比一下,騰訊去年的納稅將約為25億,比阿里少得多。

            說了這么多繞彎子的東西,是想表明什么?納稅避稅的名堂多多。除了企業方面會想法設法去避稅,地方政府通常也會給予明星企業稅收減免支持。騰訊的納稅額度之所以能大大低于阿里,恐怕正是受益于廣東省的大力扶持。

            既然是BAT,前面已經說了阿里和騰訊,那么百度自然也不能不談。他們在2014年營收達490億,凈利為131億,納稅總額達51億,相當于騰訊的兩倍。可就是這樣的老資歷納稅大戶,竟然被一家新成立沒幾年的公司給“吊打”了一番。2013年,雷軍表示小米在前一年的納稅總額達19億,超過了許多同行;2014年,他們更是表示3歲的小米日納稅達1150萬達到了阿里的50%以上。

            先不說小米的“納稅總額”是不是類似京東一樣轉移了很多實際并未自己承擔的稅費進來,進而打算出的一個純概念。我們從業務的區別來分析,小米銷售硬件產品需繳增值稅,而阿里、百度等公司是提供技術服務需繳營業稅,兩者是相差兩倍還多。嗯,也許雷布斯在惡補英語的同時,還得補一下稅務常識了。

            其實,以上這些貓膩不過還只是嘴上功夫,無非就是打打口水戰的水平。下面這個情況,就讓小米看完大吃一驚了。自2007年開始,一名網友就始終不渝地堅持著在博客上揭露他的前東家——聯想的漏稅、偷稅、涉嫌走私和轉移國有資產的丑聞。此人聲稱自己證據確鑿,但他的舉報卻從沒被任何部門受理,他還表示遭遇到了聯想和政府部門的聯合追殺。

            總之,這一切的一切簡直就是一出刺激絕倫的商業犯罪電影了。可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記得自己讀書那時不少朋友會選擇去買聯想的美行筆記本,因為價格更加便宜。而為什么會便宜呢,因為在美國那邊沒有高達17%的增值稅。對此,楊元慶就曾經多次向媒體朋友“訴苦”。嗯,他們連17%都交了,卻要去避那些芝麻點的小稅,除非聯想高層都醉了。而這名爆料人士,其實是位早年被聯想開掉的員工,心理扭曲再加上些妄想,也是個悲劇啊。

        避稅不分東西

            前面好獵頭網說到國內互聯網領域最大的兩起補稅金額均由在華外企創造。誠然,更高的稅收、彈性較低的政策導致了不少外國企業只能潛心鉆研避稅絕招。比如,三星集團就面臨李健熙身后的60億美元的天價遺產稅,這可接近他們半年的凈利。所以,在所謂“合理避稅”上,國內公司遠不是國外同行的對手,他們還只有學習的份。

            談到充分利用規則“合理避稅”,蘋果可謂是其中的典范了。為了規避美國高達35%的所得稅,蘋果取道在愛爾蘭等地稅國的子公司僅在2012年就成功避稅120億美元。而國內公司常設的VIE結構,其實除了海外上市需要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避稅,所謂VIE結構的注冊地往往是開曼群島這樣的避稅天堂。

            去年底,“谷歌稅”一度成為了歐美互聯網行業的聚焦熱點。這個早在2010年就由法國政府率先推出,旨在向互聯網公司征收廣告收入稅以補貼本國的文化產業的特別稅種,由于實際上矛頭直指谷歌而被喻為“谷歌稅”。但因為反對黨的抵制和企業的游說,這門稅種法國后來并未執行。

            據了解,谷歌每年都將數百億的廣告收入轉往離岸避稅注冊的百慕大子公司,因此可以避開數十億的稅金。因此,2006至2011年間,他們在歐洲英德法意等國上繳的所得稅才百余萬歐元。于是,意大利政府不干了,他們決定在2014年7月起將“谷歌稅”正式執行,西班牙也很快跟進。然后,谷歌竟然表示因為付不起,旗下的谷歌新聞將退出西班牙。這真是十足的鐵公雞啊,到走了都不讓拔下一根毛。

            相比谷歌是樹大招風,家道中落的雅虎就更得精打細算了,以至于他們在拆分和股份轉讓的時候都要計較避稅的問題。為了完成與阿里“免稅拆分”的條件,他們甚至還要大費周章地成立一家新公司,以讓這筆交易金額可以悉數進入自己的口袋。與此同時,他們在日本也打算啟動類似的計劃,通過換股或者“追蹤股”的方式來避免高額稅金。窮到這個份上了,可梅姐的高工資依舊在硅谷排得上號,難怪不少嫌節流還不夠的董事希望她下課。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總是避稅,也會吃到苦果,除了被本國或當地政府追繳補稅,還有的公司被義憤群眾給攻擊了。去年圣誕節,著名黑客團體Lizard Squad就表示要黑掉微軟和索尼的游戲服務器。在談到為什么要這樣做時,Lizard Squad在官推上表示全因他們賺了大錢卻從不交稅。前面那家申稱要納稅千億的公司,可得注意了,the big hacker is watching you.

            記得美國某位聯邦大法官曾經說過:“人們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動以降低稅負,是無可指責的,納稅人無須超過法律的規定來承擔國家稅收。”作為企業,通過“合理避稅”以降低交易的稅負成本其實也無可厚非。但路子一定要走對,并且要有合理目的,不然他們在口水紛爭之外,恐怕還將“賠了夫人又折兵”。
        亚洲毛片免费观看